作者:监控易 来源:美信时代
发布时间:2025-03-06
某省大数据局海量信创终端监控项目:多维度监控驱动高效运维
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时代,某省大数据局业务规模不断扩张,终端设备数量激增,达到了十几万之多。这些设备支撑着各类关键业务系统的运行,然而,大规模设备管理与监控的难题也随之而来。传统的运维方式难以满足对设备状态实时掌握、故障快速响应的需求,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面临挑战,运维效率亟待提升。为突破这些困境,某省大数据局与专业技术团队携手,开启了终端监控项目的建设之旅。
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多个关键领域。在设备监控方面,不仅实现了对设备SN的精准获取与上报,为设备管理提供唯一标识,还通过采集鼠标和键盘操作数据判断用户使用状态,实时监控CPU、内存、磁盘等基础运行数据。而且支持灵活调整监控项、指标和时间间隔,提供数据接口方便第三方软件接入,为全面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在应用监控领域,全面管理应用相关的服务器、数据库和中间件信息,针对国产数据库(神通、达梦)和常见中间件(tomcat、东方通、宝兰德)开发了专业监控功能,同时监控应用URL响应性能和云主机资源占用情况,并建立了完善的报警管理体系,确保应用稳定运行。此外,项目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、报表及大屏展示功能,支持多数据源接入,用户可自定义统计指标、报表和视图,开箱即用的丰富视图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。
在开发过程中,设备监控开发着重于精准数据采集与灵活配置。利用系统底层接口获取设备SN,借助输入设备驱动程序监测用户操作,依靠系统性能监测工具采集硬件状态信息。通过动态发布代理或插件,实现了监控策略的灵活调整,还提供数据接口方便数据交互。应用监控开发针对不同应用组件采用特定监测技术,如利用数据库自带接口获取数据库性能数据,借助中间件管理API获取中间件运行状态信息,通过请求拦截和响应分析监控应用URL性能。同时,建立了完善的报警管理体系,支持多种报警规则和途径,并能与工单平台对接,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。
该项目的监控原理基于先进的技术手段。设备监控通过在终端设备部署探针,持续采集各项数据,利用系统底层接口、输入设备驱动程序和系统性能监测工具获取设备标识、用户状态和硬件运行数据,再由监控代理或插件按照规定格式和频率上报数据,实现设备状态实时跟踪。应用监控针对不同应用组件的特点,采用相应的监测技术收集数据,经整理分析后实时评估应用运行状况,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报警机制。
为应对大规模监控的数据处理压力,项目对设备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。服务器硬件方面,选用多核多线程的英特尔至强系列处理器、不少于64GB的大容量内存、固态硬盘(SSD)阵列以及万兆网卡,确保数据处理、存储和传输的高效稳定。软件环境方面,选择稳定性高、兼容性好的Linux发行版(如CentOS或Ubuntu)作为操作系统,采用高并发处理能力强的关系型数据库(如MySQL集群版或Oracle RAC),搭配性能卓越的中间件(如Apache Tomcat集群或WebLogic),并配置专业的监控管理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。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建立了科学的项目管理流程。项目启动前,项目经理与售前团队深入对接项目信息,组织需求评审会。内部评审通过后确认工作说明书及解决方案,并制定详细项目计划。实施过程中,每周发送项目周报,开发人员在项目分支上开展工作并实时留档。需求变更时,由项目经理联合团队评审,沟通解决方案与风险后与客户确认。项目收尾阶段,提前沟通验收条件,完成工作后进行业务测试,测试通过后协商验收事宜。同时,建立了完善的问题处理机制,对客户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进行评估审核,召集研发人员评审形成解决方案,开发完成后进行单元测试、全量功能验证,最后打包交付给客户,并建立问题清单跟踪解决问题。
通过该项目的实施,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价值。运维效率大幅提升,实现了对海量终端设备及相关应用的实时监控,故障发现与处理时间大幅缩短,运维人员能够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。业务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,通过全面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,提前优化调整,减少了业务中断时间。数据驱动决策得以实现,丰富的监控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有力支持,助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系统升级改造,推动了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。
该省大数据局海量终端监控项目是一次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实践,为其他大规模设备管理与监控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,在提升运维效率、保障业务稳定、推动数据驱动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大数据局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