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:400-650-6396  15652658866

  当前位置:  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“被集成”概念会成为信创产业的新拐点吗?

“被集成”概念会成为信创产业的新拐点吗?

  作者:监控易        来源:美信时代 发布时间:2022-02-24

在企业的实际业务中,“被集成”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,此前部分ICT硬件企业借此概念,表达了与生态合作共赢的意愿。如今,“被集成”的概念也进入IT乃至OT领域,成为横跨信创产业护城河上的金桥,在信创的土壤中再一次生根发芽。在资本市场,信创产业更是连年一片大好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.5万亿级别。近五年来,数据库、中间件等信创基础设施产品更是保持稳步增长。

相较于ICT硬件领域,如今“被集成”的理念更加被时代所需要。在推动信创产业的发展中,“被集成”成为理性且正确的选择。在这个“变化是唯一不变”的世界中,IT运维行业也变得越来越主动,以技术创新有效应对着数字化颠覆。

“被集成”概念再一次被重视

“被集成”的理念最早见于ICT领域,ICT硬件厂商曾用“被集成”这个概念来表达面向客户企业、面向生态、积极赋能的合作意愿。随着物联网时代的逐渐逼近,“被集成”这种概念已经不仅限于硬件生产。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,和ICT硬件领域相似的情况浮出水面:市面上产品百花齐放,但却缺少通用的底层设施,诸如兼容性、扩展性兼具的数据库、操作系统中间件等。

线上业务越来越多,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,支持体系的IT系统越来越复杂,技术的迭代强度越来越大。如涉及到工业、制造业,OT体系的建立则是上述问题的扩大化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被集成”这个概念逐渐在IT、OT领域兴起。

产业的实践经验表明,依赖技术/产品提供商提供全套、定制、针对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,实则是在抱薪救火。折射到ICT硬件领域来类比就是,想要一个零件,对方却只能提供一台整机给你;如果你需要新功能的整机,则需要等待开发。这种集成模式,无法应对场景日趋复杂化带来的市场需求。

IT/OT领域应用场景的复杂化,让想依靠自研技术体系打造竞争壁垒的产业疲于应对,也极大阻滞了同类产品的良性竞争。此时,产业需要“被集成”的声音和技术出现。“被集成”通俗理解就是做精、做泛用,以实现赋能产业却不垄断市场的格局。如华为、阿里云等,都是“被集成”概念的坚定奉行者。随着“被集成”被头部厂商沿用,这个概念也慢慢登上物联网的历史舞台。

比如在各新势力都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时候,华为就表示“不造整车”“能力有限,坚持‘被集成’”,中兴通讯亦在2021年表示汽车电子只做“被集成”。在数据库领域,阿里云则表示“不做SaaS”;美信时代深耕数据库领域,为IT/OT领域量身定做“底层设施”——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……

通过这些我们不难归纳出“被集成”模式的三个基本特点:

1、针对行业的共同需求,开发并落地兼容性强、适配性广的产品或解决方案,这类产品或解决方案是应对行业普遍需求的较优解甚至是最优解;

2、“被集成”拥有严格的技术边界,并不轻易逾越,不依赖垂直整合形成垄断市场的技术产品或一条龙服务。

3、“被集成”面向更广泛的市场需求,与合作伙伴形成的往往是“双向赋能”的合作模式,而不构成竞争关系。

从技术的角度,“被集成”类似于开源——以技术为生产力的底层设施。然而和开源不同的是,开源产品很难称得上是商业化产品,缺乏维护、优化与迭代;“被集成”模式则拥有明确的服务提供方,能提供稳定的服务。

“被集成”背后:市场更需要“合力”

“被集成”概念再度被重视,和信创产业进程密切相关。

从2016年信创概念横空出世,资本和技术力量纷纷涌向这一片蓝海。信创的最终目的很鲜明,即“国产替代”,是国家“新基建”的重要一环。国内掀起了一轮对西方技术产品的革命。

信创的路应该如何走?涌入其中的创业者多选择对标市面上较为成熟的西方技术产品,力求与之分庭抗礼,最终逐步将其替代。这种全局战略对应着垂直整合的战术,通过体系化的产品链和服务建立竞争壁垒。

基于这种背景,起步期的信创产业可谓山头林立,很多信创创业者将自己定位为“集成商”的角色。群雄割据的局面让市面上信创产品极大丰富,却也让下游企业陷入了混乱。

以动环监控应用场景为例,不同的设备应用的技术和标准往往差距很大,复杂的设备、多类型的信号,无论是对监控、预警、巡检或是设备资产的记录都是一个灾难。下游企业受制于复杂的设备构成,也很难对动环进行一体化、自动化运维,而不得不去应用更为繁复的运维解决方案。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别的信创领域,不同品牌之间的壁垒造成下游企业很难将之进行统合,这也导致各自为战的信创产品难以落地。

信创起步期的窘境,大抵如此:信创产业上游你来我往相当热闹,下游信创产品的应用端囿于无法制定高效的整合方案叫苦不迭。

信创市场需要一股“合力”。“被集成”的声音逐渐响起,产业的实践表明,为产业赋能核心在于服务方成为它们的一部分,而不是取代它们。正如不同操作系统得以通用是因为通用的“中间件”一般,产业也需要“被集成”的底层技术设施,得以统合不同标准的技术产品,实现自身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。

也可以说,当“被集成”模式出现产业领军者,才能使信创上游进入良性竞争,摆脱占山为王的局面,真正让先进生产力辐射下游应用端,从而引导整个信创产业迎来拐点,进入爆发期。

“被集成”要做泛,还要做精

美信时代从创立之初,就抓住了未来网络世界的底层设施——数据。

物联网时代,“数据”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。国内数据库产业起步晚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,从上世纪80、90年代西方数据库进军中国,直到2018年,市场上占据绝对份额的都是老牌国外厂商,如Oracle、IBM、Microsoft、SAP等。这类已经形成事实垄断的国外企业,缺乏针对“新基建”场景进行迭代的动力。

数据库的替代,可能是物联网时代最底层的信创替代。物联网时代万物皆交互,产生的数据量庞大而复杂,西方数据库厂商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关系型数据库完全跟不上泛IT、物联网等全新应用环境拓展的步伐。

时代已经把弯道超车的机遇赋予数据库领域,美信时代抓住了这个关键节点。

美信时代按“被集成”定位进行自主研究,这一点始于监控易、工业物联网平台的核心——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。

“被集成”首先体现在“泛”,即对主流数据格式的兼容。数据库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衍生出数种类型,设计之初就针对IT/OT场景的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体现出强大的兼容性,支持表状、Key Value、时序、内存四种主流格式。这也使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能广泛应用于各类IT、IOT场景,既兼有关系型数据库的事务处理能力,又克服了关系型数据库的低效问题;更重要的是,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支持时序数据类型,这为其赋予快速检索能力,使之适用于IT/OT大数据体量和根据检索结果快速定位,实现快速告警、精确预警,该属性对产业面向物联网升级助益良多。

其次,“被集成”还体现在“精”上。面向物联网的生产场景,处理庞大数据的能力和效率都关乎工业生产和设备维护的命脉。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采用B+树结构,能很好地展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,这点为数据可视化、运维人员高效介入设备故障奠定了基础;采用双缓存设计,数据先存储在内存中进行处理,大大提升了数据库效率,且支持分布式部署。这在自动化、一体化运维中是核心优势。

“泛”与“精”兼具,这让以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为核心的产品具备了广泛“被集成”于IT/OT应用场景的条件。并且,相较于市面上的整合数据库,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体积更小,效率更高,兼具易用性与高效性。

美信时代基于Big river超融合数据库,相继推出面向IT运维场景的“监控易”泛IT一体化运维平台,以及面向IOT场景的“美之信”工业物联网平台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针对具体场景的产品,美信时代也充分贯彻“被集成”的思想:旗下监控易、美之信两大拳头产品形成“一库一码双场景”的产品格局,即基于数据库,面向IT/OT,支持低代码开发。监控易已经在泛IT一体化监控运维方面有所建树,其“被集成”的产品和业务思路得到了充分验证,在IT生态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,目前纳管设备超百万台级别,是业内技术领先型的产品;美之信工业物联网平台则以“被集成”赋能OT领域,将过往经验沉淀形成解决问题的工具,以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打造高性能、成本可控、可复制的数据采集平台,助力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工厂升级。 

这使得美信时代的产品具有了针对各种细分场景的定制空间,且低代码开发环境让客户企业无需付出太大的开发成本,即可定制符合自身条件的运维平台。

美信时代的“被集成”策略还体现在“双向赋能”上。美信时代与合作伙伴进行联合打单,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,借助对方资源落地数据库、监控运维、工业物联网产品,扩大了合作伙伴的赋能领域,自身也降低了拓展客户资源的成本,实现了自身与合作方的双向赋能。

依靠“被集成”的业务路线,美信时代已经广泛服务于政府、金融、交通、医疗、电力、军工等各大领域以及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机房,同时也疏通了信创生态,帮助信创产品高效落地,这也再一次验证了“被集成”路线的科学性。

美信时代“被集成”商业模式的实践,意味着市场规模和潜力可预期,销售额稳定增长。这也恰好满足了当前资本市场的主流思维:能更好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。藉此,美信时代在2021年赢得资本的青睐,连续完成Pre-A和A两轮合计数千万元的战略融资。

“被集成”的核心要素无疑是专心赋能,不要扼杀生态的成长性。纵观产业发展历史,每当“被集成”玩家的出现,产业才会形成合力。合力造就拐点,加速产业“分久必合”的历史进程,进入更面向应用端的升级。

 

 

上一篇: 未来已来:2022年工业物联网趋势分析

下一篇: 美信“云边端”协同为什么成为工业4.0进化主流?

监控易期待与各企业展开广泛合作!

电话:400-650-6396

手机:15652658866

QQ:3592185434

邮箱:contact@jiankongyi.com

在线客服系统